全球2400余家企业携顶尖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机床展。
全球机床行业的“风向标”展会,也就是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昨天在北京顺义开始隆重展示。有 2400 余家来自 31 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聚集在此,给全球制造业奉献了一场具有高水准、专业化且国际化特点的行业盛会。
本届机床展由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共同保障。总展览面积为 31 万平方米。这不仅创下了该机床展历届规模的最大纪录,还一举成为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展会。
中国国际机床展是全球四大机床展之一,它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影响力极为广泛,是国内最为知名的机床专业展览会。同时,在近十年来,它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
本届展会的规模比上届扩大了一倍多。有 2400 余家企业汇聚于此,这些企业来自 31 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企业中,有世界 500 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德国、美国、英国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及贸促机构组团参加了展会。预计将会吸引 20 万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并进行洽谈。
场馆内,人流在穿梭着。机床发出低鸣之声。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在同台进行竞技。一场场精彩的“工业秀”接连不断地在上演。
用于加工飞机机匣、燃气轮机机匣等关键零部件。
机床如同工业软件,不是被开发出来就结束的,而是要被使用起来。沈阳机床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比如在航空领域的叶片加工这个方面,用户所具备的知识对机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沈阳黎明、哈尔滨东安等这些用户企业的推动下,沈机在 3 年内完成了 2 代产品的迭代更新。
大连科德数控机床展示了多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机床产品,且展位超大。企业代表称,近年来企业将重点放在突破五轴联动精度控制、超精密加工等核心技术上,从而打破了高端五轴机床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困局。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相邻而建,今年 2 月 21 日开始投入运营。本届机床展是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首个将全部展厅使用的展会。首都会展集团总经理郑忠链表示:“此次两个场馆一共开放了 17 个室内展厅,有效地缓解了机床展长期以来面临的场地不够的问题。”
此次北京两大会展场馆进行联动保障,会进一步去验证北京大型会展场馆的协同运营能力。北辰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明,这意味着北京会展设施的承载能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将会为未来的超大型展会提供能够被复制的运营模式。
本届机床展为期 6 天,会持续到 4 月 26 日。这样超大规模的展会,对于场馆服务以及城市服务来说都是一次重大考验。记者了解到,此次展会构建了顺义区、主办方、场馆这三级服务保障机制,在服务体验方面实现了许多改进。例如,场馆借助数字化渠道对传统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在展会开展之前通过小程序就能够实现证件的预审与制作。
顺义区与场馆进行联动。通过规范路牌以及修整道路等举措,把“场馆服务”提升为“城市服务”,从而营造出一流的会展生态环境。为了能够方便地引导观众,顺义区空港街道与 4 家共建单位展开联动,在场馆周边设置了 20 处志愿服务点,80 余位中外志愿者为观众提供翻译、道路指引以及医疗保障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