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块未被权威部门认定为作假的获奖石头,在赏石圈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个别石友因这块石头的获奖而情绪激动,他们发表了一些对评奖专家及评鉴结果的看法和意见,我觉得这是正常的。
石头源自大自然,形态各异。它是在历经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化学条件以及物理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才形成的。
它的成因,有些变化极为细微,一时难以辨别。当然,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类似的问题能够得出结论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但展会评奖时间较短,受到场地、灯光等因素影响,且评鉴石头数量过多,加之评鉴专家个人对石种的认知、熟悉程度以及个人偏爱的不同,很难对每一块石头做出百分百完全正确的评鉴。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是可以被允许的。
写到此处,有的喜爱石头的朋友或许要责备我了!我郑重声明,我绝对不会调和纷争、敷衍了事。我也曾多次担任评委,对于某些石种,我确实并不了解,接触得也很少,如果让我进行评判,那就是胡乱评判。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灯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隔着厚厚的玻璃,且没有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对于一个临时组成的评委组来说,可能不出现一丁点问题吗?
当然,有的石友提出了所谓名人石、会长石、人情石的问题,对此我也有相同的感受。有的名石在各种展会上频繁被展示,还重复获奖,对于这种现象我是反对的。公平、正义,杜绝关系送人情,这是一个展会必须要遵守的道德标准。
回到正题,关于所谓的作假石头,没有权威部门给出结论,大家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其一,大多数石头评得好,只有一两块存在疑问,这是正常的;其二,我们是玩石头的,不是技术监督局,也不是打假办;其三,要牢记不要人云亦云,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说话必须要负责。
我身为中石协鉴评师,对于当下鉴评团队的构成、鉴评的方式方法、金银铜奖的产生,还有评委的鉴评责任及追责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会在后续合适的时机提出并与大家进行讨论,因为中石协鉴评标准公布至今已近 20 年,对其进行修改和执行都应该做出一些调整和修订。
下面我想和个别石友对石家庄展会过激言论谈点个人意见。
石家庄展会在中国赏石界是成功且有贡献的。在近 20 年中国赏石文化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它起到了标志性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回顾赏石领域,没有哪个石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能有如此多的人员参与。也没有哪个城市的石展能办到近 20 届,并且能组织得如此周到完善。
举办展会难度很大,存在诸多问题,程序极为复杂。吃住方面有困难,招商困难,撤展困难,接送困难,安保消防也困难等等。这些是没有办过展会的同志难以体会到的。事无巨细,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大问题。以李彦森会长和梁富河书记为例,他们都将近八十岁了,暂且不说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体力,单是操这份心就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啊!我们不能让做实事的人寒心。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展会的某个品鉴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对整个展会予以否定,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老百姓常常说:“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虱子,就把棉袄给烧掉吧。”
石家庄展会办得好,难道就不存在不足吗?难道就不能被提出意见吗?我认为善意的批评和良好的建议对石家庄展会是有帮助的。让石家庄展会办得越来越好是全国石友共同的愿望。而且全国的石友是一家人,一个共同的爱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追求美好,相互之间要多体谅、多理解。不要有过多的指责与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赏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今晚就先说这些吧。个人观点,不带偏见,希望批评指正。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