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会展业提供有价值的阅读素材——
【正文】
对于会展公司来说,“代理”这两个字应该很熟悉了。有国内展会代理和国际展会代理,代理机构又有很多种类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代理通常是指会展公司——又叫代理招展公司,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展会(自办展),基本都是帮别人招展,赚取差价。
国内的代理公司,大一些的,几十号人,可能在某个二三四五线城市办公,办公室租金很低廉,也可能在北上广深的某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小一点的呢,十来号人,甚至可能在某个县城里(浚县就有不少),他们用的是北京、上海或者广州的座机号(注:目前主要是广电和虚商号)。
是的,大部分代理公司都在干着比较辛苦的活儿,他们的基本工资普遍比较低,我见过最低的可能只有1200-1300元月薪,主要靠着很高的提成才能存活。他们的个人提成点可能有18%,或者20%以上,拉一个单比干啥都强。
他们基本不用替甲方——会展公司的展会做宣传、推广,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打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只要有进单,生活费基本就没问题了。
那么作为主办机构,跟展会代理公司合作要讲究什么呢?代理合同是随随便便就能签的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首先,我认为要找代理,要先慎重考虑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
这个项目是不是新项目,或者老项目里的子项目,你想快速把它做大,但是内部销售人员又不太够,招人、养人成本又高。所以你想到了找代理。
我认为对于一个新项目或者老项目里的子项目来说,刚开始的第一届第二届最好不要找代理,一个是你交给代理公司,他们也不大好招,也就是效果可能不太好(当然也有例外)。而且第一第二届就开始交给代理,我最担心的就是代理会把这个新品牌给砸了。
你很难确保这种事不会发生。代理机构比较复杂,万一没找准,分分钟把这个新项目的品牌给搞砸了,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他们只顾着卖展位,对品牌和服务不一定兼顾得那么到位。这是现实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找代理,一定要综合考虑代理公司的基本情况。
对于第三届以上的项目,基本过了培育期,知名度在那儿,规模也相对比较稳定,最重要的是操作的标准已经基本成型,交给代理,你可以提出很具体的执行标准和要求。这种类型的项目,可以跟比较靠谱的代理合作。
什么叫比较靠谱的代理呢?名声、信誉比较好,业界评价还可以,有比较稳定的团队,跟别人合作有不少成功案例的。最好跟他们公司负责人知根知底,比如我们有些代理,就是从我们公司出去之后自己开的公司,我们对他了解,比较放心。
如果这家公司你不太了解,到最后被坑了都不知道,后果是很严重的,他们很可能会毁了你的项目。
再次,我认为找代理,要先制定好跟他们合作的标准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跟代理公司合作,我们之间会签订代理合同。合同里具体列明了是哪个项目、招展范围、代价能拿到的价格或者点数,还有一系列对品牌的保护、对价格的限制范围等等。
如果不做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很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
就是同一个展会,不同的价格满世界飞。很多参展企业就会质疑你:搞什么鬼?你要18000,别人只要13000!或者更夸张的,你作为主办机构,自己的员工卖10000,代理给别人7500。这样没法招,会极大地影响公司和展会声望。所以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列清楚最低价多少,最高价多少,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还要跟你自己公司给出的价格基本保持一致。
最后,我认为我方每个年度都要对代理公司进行考核和再筛选。
有很多会展主办机构会定期召开代理商大会,把全国范围内有意向合作的代理公司都集中在一起,介绍项目情况,并开展合作。
代理机构这么多,你肯定要做严格筛选。不光是你筛选代理,代理也在筛选你,因为代理公司也有很多活儿,他得挑活儿,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始就说最好是第三届之后再找代理的原因,双向选择嘛,对谁都好!
对代理公司一定要做约定和考核的,比如他今年完没完成任务,完成了多少?如果差得远,下一届就不要合作了。如果总是超标完成,可以继续合作,他在你的展会赚到了钱,当然也愿意跟你继续合作。
当然,我们不仅看是否完成任务,还要看参展企业的反馈,如果评价还可以,这是好事,可以继续合作。如果评价很恶劣,总是投诉,那也不能合作了。他会毁坏你的品牌。
所以我们签订代理合同,最好不要一下子签个三年五年,可以先签一年,试试水,觉得不错再签个两年。不过最好还是一年一签。
最后提醒一句,你想让代理公司多为你的展会努力,肯定要对代理公司做出一定程度的让利。至于让利多少,要视展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给到他们的空间很小,即便签订了合作,他们的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最后可能是白忙一场,没有意义。
——招展邀观问题如何破局——
展会行业首家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服务超百家主办方,让你的招展邀观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