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于6月30日落下帷幕。本次展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6月27日——6月30日,为期4天,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是华北地区集权威、影响力于一身的行业盛会,已经成功举办三十一届。作为国内超大型乐器展览会,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集乐器展销、论坛讲座、器乐展演、比赛交流、音乐教育等为一体。参展人员覆盖乐器制造业、琴行、文化教育机构、乐器研究机构、专业组织,音乐院校等。
本届展览会展览面积达35000平米,有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西班牙、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约650家企业参展,展品几乎涵盖所有乐器品类,开设有民族弹拨乐器、民族吹管乐器、民族拉弦乐器、提琴、电声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音乐教育等八大展馆,几乎涵盖所有乐器品种。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展会突出的变化是疫情后时代,国外参展商强势回归北京乐展,这与国际乐器大展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在新时代的变化下,国内外乐器行业此消彼长,重新洗牌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留给中国乐器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此外,今年展会依然延续了上一届的吉他大赛、“中国民族乐器改良与发展论坛”等活动,同时增加了AI数字技术与乐器的搭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协会作用。今年外部经济环境压力大,为了今年展会的顺利举办,协会为会员单位提供免费食宿,在不给展商造成额外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提高服务品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乐器行业做好服务,与行业携手共进,共渡难关!
国际展商强势回归
今年展会突出的变化是疫情后时代,国外参展商强势回归北京乐展。在提琴展馆,能看到很多熟悉的意大利、法国、德国展商的面孔。意大利制琴协会、罗卡提琴有限公司等众多国际组织、国外厂家、品牌亮相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展商数量较2023年增加了100%。而中国提琴市场同样没有辜负这些外国展商。标价几十万的欧洲古董名琴在展会第二天便被中国买家收藏。可见,中国提琴收藏市场的实力不容小觑。
乐改70年 挖掘“精品改良”
继2023年首次举办“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暨中国民族乐器改良与发展论坛”后,今年展会期间再次举办该主题论坛活动。用行动主动肩负起了对民族乐器改良事业责任,为“乐改”70年做出了具有一次总结性的论坛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55件优秀的民族改良乐器参加评选。涵盖吹、拉、弹、打所有乐种乐器。专家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乐器学专家和制作者齐聚一堂,就民族乐器改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这为业界人士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民族乐器改良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对于民族乐器改良的前景以及发展趋势,韩宝强认为,民族乐器改良还是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现在的老年人,他们对音乐生活的这种追求。让乐器更加的多元化,贴近市场,稍微地能够平民化,为大众服务。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委员会原会长丰元凯谈道:“我相信这个平台是很好的一个平台,它为对乐器改革感兴趣、热爱民族乐器改良的人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一个舞台。”
AI时代紧抓技术“红利”
AI技术正在成为推动乐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本届展会举行了“第四届中国乐手文化艺术节”。突出艺术与技术、与教育、与生活、与AI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多角度探索乐器产学研的融合发展。邀请了各类专家共同探讨AI时代下,行业发展的优化与完善。比如袁雁、段天疑、宋泉生带来了《智能乐器市场下的银发新经济的加速引擎》《乐器智能化:青少年素质教育音乐发展趋势》《智能乐器赋能艺培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围绕AI技术搭载行业发展趋势的标题发言和讲座。据了解,活动期间1A馆中央舞台每天连续推出各类高端讲座论坛和活动,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带来更多详细的行业资讯。
展会上各类数字电子乐器琳琅满目,比如电吹管、电吉他、折叠电子键盘、电子鼓等乐器,这些乐器价格适中,而且产品科技含量高。既能满足音乐生活的需求,也能满足家庭教育的需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数字AI、后疫情时代等种种因素的交织下,乐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来自经济基础下行的压力和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