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于北京举办,本届核电展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与展览,这些企业展示了当前核电领域的新技术,展示了新装备,展示了新应用。
在展会现场,展厅中央矗立着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大比例模型,十分醒目。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目前,国内外已有7台华龙一号机组投入商运,其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现场工作人员告知记者,华龙一号技术也在持续进行改造升级。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小平称,正在推进(华龙一号)重大技术创新,与5400多家制造企业一同开展共同研发,其中涵盖非能动的更全面运用以及先进智能化工具的进一步运用,致力于打造更安全且更经济的升级换代产品,持续进行更先进的华龙后续路线的研发 。
到目前为止,华龙一号在国内以及国外正在运行、已经核准并且正在建设的机组数量超过了30台。从2021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开始,直至在国内外广泛分布,华龙一号已经进入了批量化建造的阶段。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全忠称,华龙一号依靠高效可靠的建设周期,还有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达成了批量化建造,也实现了规模化建造,这表明我国核电形成了研发设计的自主化能力,具备了装备制造的自主化能力,拥有了建设运营全产业链的自主化能力。
本届核电展展示了众多最新核电技术,像环流三号、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高效推进,AI进入核电站日常运行维护,打造了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纪尧华是浙江大学先进智能数字孪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称,经过智能底座训练的机器狗或机器人,能够深入到某些不安全的环境与场景里,采集实时核电站中的各类数据,借助物联网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智能底座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与预测,最终全链路实现人工智能对巡检以及检维修操作过程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