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展开多维度探讨
活动期间,广东省贸促会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携手发布了《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此报告简称为《报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数字会展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罗秋菊在发布时指出。大湾区的展会不只是展销平台。它更是供应链交汇点。还是首发经济载体。要是能与产业集群形成更高效的联动机制。那么就能显著增强企业出海的“曝光率”。还能显著增强企业出海的“谈判力”。
据了解,2024年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一共举办了718场展览会。香港举办了145场。澳门举办了61场。加起来总共是924场。和2023年同一时期相比增加了1.32%。在题材方面,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去年大湾区的展览题材是以制造业为导向。占比达到了58.89%。一线城市展览题材多样。二三线城市则更依靠支柱产业来发展。
《报告》显示 举办展会能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超规模效应 通过集聚创新要素实现 这些创新要素有人流 物流 信息流等 它们以脉冲式集聚 来自海外和全国
罗秋菊介绍说 会展业是拉动城市消费的重要动力 2024年会展业对澳门经济带动比例约为1比7.8 会展客商人均消费4323澳门元 另外 2023年广州市展览业带来的客流刺激了716.7亿元城市消费 拉动近1700亿元经济效应 占当年广州市GDP的5.58%
《报告》指出,展会能形成临时的产业集群,它是创新要素流动的集散枢纽。例如,广州定制家具展推动行业创新,助力广州打造“全球定制之都”。另外,会展商贸以及文化体育产业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罗秋菊还指出,大湾区办展区域协同模式多样,潜力不小。能借助合作办展、展产共融、企业出海、文化交流等多种模式,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全球市场叫响大湾区展览品牌。
不过目前 粤港澳大湾区在会展业发展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国际形象不鲜明 展产融合有待提升 区域协同纵深推进不足 展后高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整合等 《报告》提出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要以展建链 以展搭台 以展互联 以展为媒 充分释放展览业平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