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家品牌参展,3万多款新品惊艳亮相;
吸引全球139个国家/地区,20万人次专业买家到访;
意向成交额超100亿元……
4 月 24 日,第 42 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即“陶博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在内外复杂环境中,包括外贸壁垒以及国内市场压缩等情况,4 月 18 日至 24 日,中国陶瓷业界汇聚于佛山,在此处寻觅新风向。
禅城是佛山陶瓷的核心腹地,它正借助这场展会这一窗口,展示陶瓷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模式。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传统制造业在逆全球化浪潮以及低碳转型压力之下,是如何通过技术的迭代、市场的多元以及文化的破圈等来构建韧性的,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禅城样本”。
开幕仪式。/主办方供图
从区域展会到世界主场,全球客商齐聚佛山寻风向
2002 年,第一届佛山陶博会在禅城举办。此届陶博会一跃成为中国陶瓷第一展。之后,佛山陶博会每年举办春秋两届。在这过程中,展览面积不断得以扩展,参展企业不断增多,参展商也不断进行拓展。
陶博会成为佛山制造的重要名片。
陶博会迈向全球,它怎样才能历久弥新呢?它的影响力为何会越来越广呢?精准把脉以及求新求变就是其中的密码。
从本届陶博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能够精准地把握行业的趋势。同时,它还能助力行业企业进行革新突围,让企业能够行稳致远,展现出了新的打法。
此次展会以“革新”作为主题。展会在策展方面进行了革新升级;在资源链接方面进行了革新升级;在渠道开拓方面进行了革新升级;在展会服务方面进行了革新升级。
增设国际专场以开拓市场,为承接广交会(二期)的海外专业买家资源,特地设立了国际专场,以此助力中国陶瓷企业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箭牌等多家参展企业表示,这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对接平台,能够达成 1+1>2 的效果。
强力链接全球资源,构建起了覆盖 15 个国家 78 座城市的推广网络,并且与 50 多家海内外协会达成了合作,从而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精准地开拓渠道,将目标对准核心买家群体。特别针对城市更新以及民宿文旅产业等增量市场,举办了 50 余场峰会论坛,还开展了精准采购对接会。
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展会的三大展馆之一,这里人气十足。禅城融媒记者林晓平进行了拍摄。
线上与线下进行深度融合,在线上接入智能客服,并且联合美陶湾持续推出“黑卡计划”,以此达到逛展和服务能够无缝衔接的效果。
可以看到,专业的展会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促进参展商与客商等多方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二是与时俱进,搭建发展平台;三是全面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四是为行业带来发展信心。
本届陶博会展现了佛山陶博会作为行业标杆的全方位能力,同时让全球陶瓷人看到了传统产业不断革新、突围的力量,还为业界注入了强心剂。
陶博会实现了逆势上扬。
2002 年到 2025 年期间,从勇于开创先河到闻名世界,佛山陶博会正促使中国陶瓷从这里迈向世界,让世界通过这里知晓中国陶瓷,知晓佛山以及禅城。
存量市场掘金,寻求突围破局新路径
佛山作为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的发源地,素有“南国陶都”之称。
巅峰时期,佛山生产的陶瓷在全国市场中占比超过 60%。佛山汇聚了全国 90%以上的知名陶瓷品牌。其产品遍布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从而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且产业链发育最为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同质化产品大量涌现,行业加速出现“内卷”等多种问题,这使得传统陶瓷企业的转型之路遭遇重重挑战。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并且还受到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建陶卫浴行业进而进入了下行周期。
如何能够突围破局,这成为陶企共同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成为禅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下,禅城抓住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房屋旧改等利好政策以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政策。禅城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让企业朝着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东鹏新材展厅。/禅城融媒记者黄宇琴摄
陶瓷行业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模式,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渠道,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这些为禅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技术创新来增添动力。新明珠集团凭借喷墨技术以及图层分色技术,成功研发出“亚光大理石面釉及陶瓷砖”;东鹏陶瓷把传统的花鸟油画借助科技堆墨雕塑工艺技术转化为陶瓷画,持续提升产品的性能价值和品质价值,促使行业朝着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绿色转型能增添潜力,例如金意陶投资并建设了绿色家居产业园,还研发了岩板、发泡陶瓷等环保材料,通过这些举措推动行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鹰牌推出的水墨京砖以及中国瓷系列,通过以文化赋能增添了活力,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慕瓷推出的香云纱系列和宋系列等,同样以文化赋能增添活力,也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能够看到,禅城的陶瓷企业正在从仅仅进行单点突破,转变为将技术、模式、生态等方面进行结合,开展立体化作战,以此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探寻新的道路。
此次展会成为一个窗口,各种新产品在这里被看见,各种新技术在这里被喜欢,各种新工艺在这里被看见,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佛山的陶瓷产业,看到了禅城的陶瓷产业,看到了它们转型升级的探索,看到了它们转型升级的答卷。
多点齐发力,禅城陶瓷产业韧性足
作为陶博会的举办地,通过此次展会,禅城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是,推动传统陶瓷产业从“制造”到“智造”加速跃迁。
此次展会中,陶瓷卫浴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处可见禅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这些展示出了禅企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强劲信号。
展会专门设置了“重构·智启——AI 时代陶业新生态”论坛。这个论坛探讨智能制造方面的议题,也探讨个性化定制等前沿议题。通过这个论坛,能够推动陶瓷生产从传统制造朝着智慧工厂的方向跃进。
以陶博会为展示场,禅城正推动陶瓷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一是从单边依赖转变为生态化布局,二是面对贸易壁垒时,凭借“双循环”来突破困局。
近年来,佛山陶博会把目标锁定在打造“世界陶瓷的中国主场”上,从而成为了海内外客商进入中国建陶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在这次美国掀起关税战的风暴之际,陶博会凭借其强大的外贸能力,积极地为建陶企业去拓展新兴的多元化市场。
开设 RCEP 采购大会等以布局多元市场;场景化进行拓展,对旧城改造中的陶瓷应用进行探索,从而开辟出万亿级的新市场。
关税战冲击了传统出口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禅城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前沿的布局,去拓展多元化市场,并且主动去适应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三是从产业符号到文化IP 。
近年来,禅城打造了“美陶湾文化创意集聚区”。禅城推动了陶瓷艺术与 IP 运营相融合。禅城通过文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禅城不断地抢占中高端市场。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多年验证后可知,陶博会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陶博会集聚的人流会刺激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此次陶博会通过 12 场消费优惠活动,将酒店、商圈、景区联动起来,为客商提供了便利,激发了市场消费的活力,实现了展会服务与服务消费的相互融合以及相互促进。
近两年,陶博会联合美陶湾推出了“黑卡计划”。全球买家在看到好品牌、好产品以及新趋势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这一计划带动了禅城乃至周边地区的消费增长。
禅城以技术作为支撑,以文化作为灵魂,以全球视野作为翅膀。在风浪之中,它坚定地锚定航向,通过实施“技术迭代”“市场多元”“文化破圈”这三大战略来构建自身的韧性,并且正在书写下一个传奇。
文/禅城融媒记者黄宇琴 通讯员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