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那本被反复摩挲得边角都发皱了的观展手册,第二十三届太原煤炭展的科技图景依旧在脑海中翻涌着。我作为在煤矿喷浆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矿工”,原本以为自己早已将巷道里的每道工序都吃透了,然而在这场科技浪潮之中,我却被彻底刷新了对传统作业的认知。那些机械臂灵活地舞动着,数据屏实时地跳动着,它们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煤炭工业的未来,正被科技重新书写。这场变革,一方面是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是每个从业者职业价值的重塑与新生。
01
智能喷浆:从“人扛肩挑”到“人机交响”
站在天河科技的展台前,CPF-60LY 矿用混凝土辅助喷射车的机械臂正在进行井下作业的模拟。过去,我们得让三四名工友一起合力抱着喷枪,在飞扬的粉尘里艰难地调整角度,要是稍有偏差,就很可能导致材料浪费。然而现在,操作员轻轻推动远程操控杆,喷头就如同灵动的画笔一样,在 360°旋转的过程中,精准地勾勒出岩壁的轮廓。令人震撼的是喷浆机器人,它借助激光扫描来构建巷道的三维模型,AI 算法能瞬间规划出最佳的喷浆路径,并且混凝土落点的误差不会超过 5 毫米。这让我回想起上个月在 1200 米深巷作业的情景,当时为了填补一处狭窄角落,工友们依次上阵,足足耗费了两小时。科技在进步,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同时,这也让我有所明白,那就是未来的喷浆作业,将会是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一种完美协作,就如同演奏出的和谐乐章一般。
02
长距喷射:突破千米巷道的想象边界
郑州康达的 JPYS7IL-D 型液压履带远距离喷射机组,它的“500 米超远射程”让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以往遇到深部巷道施工时,仅仅搬运设备和接驳管道这两件事,就需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然而这台“钢铁巨兽”能够将取料、搅拌、输送、喷射等功能集于一身,其液压履带底盘行走起来就像在平地上一样轻松,料斗的液压翻转设计还使得维护时间缩短了一半。上下密封板采用自润滑技术,并且配合超小型高压压紧装置,这样就能确保长距离输送时零泄漏。看着设备演示,我不禁产生思索:当技术突破了物理距离所带来的限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打破思维定式,重新对整个生产链条进行规划呢?
03
绿色安全:科技织就生命防护网
“人过衣不湿,雾起尘消失”,无尘化矿井体验馆的标语让我大为震撼。以往,喷浆作业后,巷道中粉尘漫天,即便佩戴着厚重的防尘面罩,鼻腔中也始终残留着刺鼻的味道。如今,智能降尘系统借助喷雾抑尘和负压吸尘技术,把粉尘浓度降低到 90%以上。华睿电气的智能通防装备让我大为惊叹。AIoT 传感器网络就像敏锐的神经一样,能够实时对通风参数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当数据出现异常时,警报声会和应急指令同时下达。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不但可以提升效率,而且还是守护生命与环境的坚实保障。
走出展馆后,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这场展会如同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了煤炭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宏大图景,同时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机械臂替代了沉重的喷枪时,当算法对繁复的工序进行了优化时,我们不应只是焦虑地观望,而应主动地去拥抱变革。也许未来的喷浆工不会再满身泥浆,而是会手持智能终端,在数据和代码中继续书写煤海深处的奋斗传奇。它是磅礴的力量。
(综掘二队 苏元)
END
初审|魏松松 排版|张 磊
校对|魏松松 审核|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