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1 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北京顺义区举行。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双馆联动,总展览面积达到 31 万平方米,此次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成为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展会。据悉,这也是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首次满馆承接的展会。
中国国际机床展是全球四大机床展之一。它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影响力也极为广泛,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机床专业展览会。同时,它也是近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
德国、美国、英国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及贸促机构也组团参加展览。
此次展品包含精密加工中心,包含特种机床,包含核心零部件,包含刀具,包含测量仪器等全产业链。主办方组织了近 10 场专题活动,组织了来自 50 多家展商的 100 多场技术交流讲座,共同去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预计会接待 20 万专业观众。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于 2 月 21 日开始投入运营。它具备 21 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以及 1.5 万平方米的会议空间。它成为了北京单体规模最大的会展场馆,功能也最为完善,技术更是最为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该场馆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相邻而建。双馆的室内展馆面积超过了 30 万平方米,在全国展览集群中跃居到了第五位。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运营管理方首都会展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为了承办此次展会,双馆将 17 个室内展厅全部开放。通过对功能进行差异化定位以及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为企业提供了规模化的展示平台。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是此次展会的核心承载区。其展厅单个吊点承重 200 千克,地面荷载达 8 吨/平方米,这为重型设备安装及复杂展台搭建提供了安全保障。展会期间,场馆的 30 个会场接近满负荷运转,承接了 66 场次国际高端会议集群,累计激活了 1.2 万平方米的会议空间。
在服务体验升级方面,场馆凭借数字化渠道对传统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在展会开展之前,通过小程序能够实现证件的预审和制作。对于展会中巨大人流量所带来的餐饮需求,场馆采用了“空间运营+餐饮生态+数字赋能”的服务模式,以及智慧化厨房和配餐站联动的方式,每天的供餐量能够达到 3 万人次,从而满足了不同客群的用餐需求。顺义区与场馆进行联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包括规范路牌、修整道路以及补植花卉等。将原本的“场馆服务”提升为“城市服务”。从而营造出一流的会展生态环境。
当前,北京在加快建设国际会展目的地这一进程中。顺义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已经出台了全市首个会展产业扶持政策,还制定了大型展览、展销活动“一件事”的流程图,同时建立了场馆常态化保障专班以及三级属地展会服务保障机制,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
顺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顺义区会持续推动两场馆的资源整合以及深度联动。会努力争取吸引更多具有高能级、高水平的国际活动在此落户。并且会实施招展引会的行动,推动场馆朝着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利用。积极推动新国展三期的开发建设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酒店、餐饮以及商业等方面的功能。要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基础,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的优势和会展经济的优势,吸引全球的高端消费资源汇聚于此。加快推进,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为首都的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