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一则消息。该消息是关于四川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成都双流举办的。从无人机的研发制造方面,到低空旅游领域;从物流配送业务,到应急救援工作,“空中赛道”正在成为四川经济新的增长极。
会场内,讨论的主题集中且热烈。专家院士以及企业代表将探讨的焦点集中在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智慧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上,并在此展开前沿性的探讨。会场外,应急救援无人机和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本土创新产品,充分彰显了四川的技术硬实力。
或许你要问,这场重量级的行业盛会为何落地双流?
双流区实际上早已实施了“低空经济十条”。在空域审批方面实现了制度突破,在基础设施领域也有突破,在场景应用等领域同样实现了制度突破。由此构建起了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撑体系。例如,头部企业在双流落户,能够获得最高 5000 万元的落户补贴,对于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最高可补助 1000 万元。这充分表明双流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很大,诚意很足。
本次大会的举办地是航空现代商务区。目前,这里已经集聚了 50 多家航空产业链头部机构,比如民航二所、中国商飞等。并且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覆盖了适航审定、航空物流、飞行服务等领域。
大会举办当天,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首秀。它是双流打造的“航空+”特色会展 IP,中心积极发展适航类专业展会和精品会议会展等。中心聚焦航空航天类会展会议,2025 年努力承接 180 场活动,其中航空类活动占比 30%,在三年内要实现航空航天类活动占比提升到 80%。
西南地区的航空主题会展中心得以形成,构建出了“机场-展馆-企业”这样的黄金三角。它能够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适航认证、技术研讨以及产品发布等提供一个无缝衔接的国际化平台。从舱门到会场,仅仅需要 10 分钟的通勤时间,这样的便利可以吸引全球的航空资源高效地集聚在一起,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双流区凭借航空底蕴、产业生态以及政策红利,自身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天基因”。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且市场不断扩容,在未来,低空经济将会成为双流区继传统航空业之后的又一个增长极。
四川新闻联播有相关新闻,2026 年时四川低空产业规模的目标是努力突破 5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