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场“团建”,说白了就是领导一个人的“成就展示会”。
你认为是大家一同辛勤地共同创造,他则觉得是自己独自谋划运筹,手下听从他的命令。
你付出汗水,他晒的是合照;你期待肯定,他追求的是排面。
最令人痛心的是,对他的“情绪价值”不予回应,就意味着“不忠诚”,并且还会实实在在地遭受处罚。
最近刷到一条网友吐槽的经历。这条经历简直就像很多人眼中的职场真实写照一样。在工作中,干活的是你,而出风头的却是他。最后,甚至连保持沉默都要被视为一种过错而受到惩罚。
周六我们公司举办完了展会活动。这次展会活动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参展的数量比竞争对手的要多很多。
我们为了这场活动,从两周之前就开始进行电话邀约的工作。每个人都打了 200 多个电话。活动当天早上 8 点,大家就到达现场开始布置。
结果领导9点多才姗姗来迟,一来第一件事就是挑毛病、骂人。
活动结束后,他在群里发了一张大合照,说“祝大家团建快乐”。
群里近30人,只有3人回复,谁看不出来这是在自嗨?
第二天早上8点08分,我们收到通知:年终奖扣1.5个月。
理由是部门文化建设方面不积极配合,并且要求大家在群里统一回复“团建快乐”,还要发朋友圈进行宣传。
所有人都非常激动。他们既没有说一句鼓励的话,也没有发一个红包。现在难道连保持沉默都要被追究责任吗?
这种“假团建、真刷存在”的行为,在某些职场中是很常见的套路。这种行为就是以团建为名义,实际上是为了刷存在感。在一些职场环境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 领导要的不是反馈,是“情绪跪舔”
这个“祝大家团建快乐”,从表面来看像是一种客套话。实际上,这反映出领导处于自我陶醉的状态之中。
你如果秒回,那他觉得你会来事、会做人;
你不说话,那他就觉得你不买账、不捧场。
这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勒索”行为。这种行为强迫大家以热情的态度去配合他的表演。
2. 活动成果是集体努力,功劳却被个人演成了剧本
两周筹备、上百电话、全员早到,这些才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他偏偏迟到后还发了火,事后还得依靠发大合照这种方式来营造出“亲自指挥、团队其乐融融”的那种假象。
而你只要稍微不配合这个剧本,就被视为“不团结”“态度差”。
3. 年终奖成了“思想表现分”,沉默也成了罪状
你没唱赞歌,不代表你工作没做到;
但在这种管理文化下,工作成果被边缘,姿态变成评判标准。
结果是,你的绩效并非取决于业绩,而是取决于你是否会在群里喊“团建快乐”。
4. 发朋友圈要求配合,公司文化成了“封建秀场”
要求群内回复就算了,然而还在朋友圈发,这表明这已不再是内部文化,而是面向外面的面子工程。
公司不是在塑造品牌,而是在让员工捧领导的场面。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在宣传公司,是在“晒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