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循环战略深化实施的这一年很关键。全国各省正把境外展会当作支点,用它来撬动万亿级的外贸市场。2025 年,各省重点境外展会目录密集发布了。这不仅勾勒出了中国外贸的全球新地图,还折射出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一、政策工具箱里的补贴博弈
山东在展位补贴政策方面有鲜明特色,对重点展会给予 70%的展位费补贴,对于新市场的补贴提升至 80%;安徽的展位补贴政策是直接按展位定额进行补贴,国外展每个展位补贴 2 万元,港澳台展每个展位补贴 1 万元;河南在展位补贴政策上,对乡村振兴县的企业实施全额补贴,普通企业最高可获得 10 万元的支持。数据表明,2025 年全国重点境外展会的数量比 2024 年增加了 18%。补贴资金的规模突破了 150 亿元。从而形成了“政策 + 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
二、区域产业的全球化镜像
广东借助“粤贸全球”品牌,将重点放置在东盟、中东等地区,共布局 332 场国际展会;江苏把目光聚焦在“一带一路”沿线,精心挑选出 240 个境外展会项目;浙江在前三季度计划举办 283 个展会,其中服务贸易展会所占比例达到 51%。各省正借助“展中展”模式来强化产业标签。安徽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推出了 15 场主题展,同时在光伏储能等领域也推出了相关主题展。山西重点推广了煤机装备这一特色产业,并且还重点推广了特优农产品等特色产业。
三、数字化转型的会展新范式
上海推出 200 个海外展会推荐项目,且规定平台需具备 9710/9810 报关功能;重庆精心挑选了 145 个境外展会纳入“渝贸全球”计划,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布展工作;山东明确表示要取消线上展会目录,并且鼓励企业自主去选择跨境电商平台。这种融合模式是“线下展会 + 线上平台”。它使得企业的参展成本降低了 30%,同时订单转化效率提升了 45%。
四、双循环战略下的市场拼图
各省在稳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对新兴市场的布局。河南把 70%的展会资源投给了 RCEP 成员国。福建把重点放在开拓拉美和非洲市场上。山西在中亚和中东欧地区新增了 23 个展会项目。这种“多极市场”策略很好地分散了贸易风险。数据表明,2025 年新兴市场订单的占比预计会突破 42%。
【趋势洞察】
补贴精准化
从支持方式上,从“普惠式”转变为产业导向型,比如浙江对服务贸易展会给予重点扶持。
数字化深化
:5G 虚拟展厅、AI 智能撮合等技术将重构展会价值链条
区域协同化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正在探索展会资源共享机制
绿色化转型
:越来越多展会设置碳中和展位认证,倒逼企业低碳转型
这场展会争夺战没有硝烟,其本质是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广东的家电在全球展会上与浙江的纺织、山东的农机装备同台竞技,这不仅折射出了区域经济的活力,更展现出了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境外展会正在发生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平台,而是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也成为了品牌出海的桥头堡。这些变化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注入了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