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也就是“2025 上海车展”,即将在 4 月 23 日开始迎来开幕。
今年是上海车展 40 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回顾上海车展,其展馆面积最初为 1 万平方米,如今已扩大到超 36 万平方米。参展厂商从 328 家增加到近 1000 家。参展国别或地区从 22 个增加到 26 个。40 年的历程,上海车展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A 级车展。
上海车展 40 年见证的,除了自身的发展。它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它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汽车工业从大到强。
中国汽车工业在第一届上海车展举办的前一年进入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1984 年 1 月,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正式成立;1984 年 10 月,第二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原身为“上海大众”)签署合营合同;1985 年 2 月,第二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正式成立。
上汽大众成立 5 个月后,第一届上海车展开幕。当时的报道称,这是一次盛会,能够展示 80 年代汽车工业的新成就,也能谋求汽车工业的交流与合作。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攻防的转换。它告别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阶段,已然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的制高点之上,成为了输出技术的一方。“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 2.0 时代”正式开启。
从桑塔纳到“合资1.0时代”
1985 年第一届开始,上海车展就一直是重要窗口,能联接中外。它持续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进行开放合作,且合作水平较高。
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市场展现出了极为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市场也变成了跨国车企竞相争夺的领域。1985 年的上海车展,有很多跨国车企的巨头参与展览,其中奔驰、通用、福特、雷诺、雪铁龙、标致、菲亚特、日产、马自达等这些车企都是首次来到上海进行参展。
菲亚特为了表示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从意大利出发,开着熊猫(PANDA)轿车,历经两个月,重走了马可波罗到中国的路径。菲亚特还开着依维柯卡车,历经两个月,重走了马可波罗到中国的路径。
上汽大众及其首款量产车型桑塔纳首次在车展亮相,这更具意义。桑塔纳上市后,凭借皮实耐用以及维修方便的特性,很快成为公务车、出租车和家用车市场的标杆产品,与富康、捷达一起被称为“老三样”。它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超过 400 万辆,既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对上海和中国的现代汽车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汽大众的成立目的是借助中外合资的模式来填补中国轿车工业的空白。在那时,中国轿车的年产量还不到一万辆,上海牌轿车依然在使用手工敲打的作坊式生产方式。上汽大众借助桑塔纳项目首次把国际先进技术引入国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车身的激光焊接技术、机器人喷涂技术等,让国内的汽车工人首次见到了工业 4.0 的初步模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汽车国产化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983 年时国产化率为 2.7%,到了 1996 年就提升到了 90%。同时,也形成了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并且,合资公司还培育出了一批专业的人才,为后续中国自主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上海车展的平台以及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合资公司的腾飞,让上海汽车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它从此前的萌芽和奠基期迈入了腾飞期,并且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重镇。嘉定安亭从农田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车谷”,这里集聚了 500 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发动机、底盘、电子系统全链条的布局。
更重要的是,上海借助汽车工业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20 世纪 50 年代,纺织业在上海占据重要地位,是其第一大支柱产业。然而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纺织业开始走向衰退,上海的产业结构到了必须进行转型的阶段。上海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汽车领域,毫无疑问,这一决定是正确的。1991 年时,汽车工业超过了纺织业。纺织业曾雄踞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 40 年之久。之后汽车工业成为了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
如今,汽车仍是上海的支柱产业。2016 年到 2019 年处于巅峰时期,上汽大众年销量连续超过 200 万辆;上汽通用在巅峰时期年销量也达到了 200 多万辆。最新数据表明,2024 年,嘉定的汽车产业累计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超过 3000 亿元,同比增长 4.4%。
上汽大众之后,广州标致涌现了。一汽 - 大众涌现了。神龙汽车(前身为“东风雪铁龙”)涌现了。上汽通用等合资公司涌现了,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开启了中国“合资 1.0 时代”。
上海车展历经 40 年。1985 年时,中国汽车产量约为 40 万辆,且以商用车为主。到了 2024 年,中国汽车产量超 3100 万辆。在此期间,中国汽车产量实现了跃迁式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2025 年,上海车展抵达了 40 年的历史节点。在以往 40 年中,上海车展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相互呼应,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逐步成长与日益壮大。中国已连续 16 年在全球汽车产销方面位居首位,连续 10 年在新能源汽车产销方面位居首位。
反向技术输出的“合资2.0时代”
上海车展是一个重要窗口,它联接中外。同时,上海车展一直是汽车前沿科技展示的重要平台。
现代起亚集团今年会派出千余名人员参加上海车展。起亚中国的一位管理人员近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人员在展会期间必须在展馆内学习交流,不能外出观光旅游。
此类盛况并非是偶然发生的。在上一届上海车展期间,不同国家的车企高管以及经销商们纷纷密集地涌入。他们共同对汽车最前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023 年的上海车展,宝马有半个董事会的成员以及主要业务线的负责人。他们包了两架飞机来到了中国。在上海车展开始之前,宝马借助第三方公司,对蔚来公司、理想公司的车主、员工以及管理层进行了层层的调研。在宝马品牌之夜活动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喊出了这样的话语:今日中国之动向,将会引领明天世界的方向;今天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明天谁就能拿下世界。
今年,宝马在合作方面加快了步伐并深化了合作。宝马与中国的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其中有华为,还有阿里巴巴以及字节跳动等。
如今,处于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进展。中国逐渐与“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 1.0”时代告别。迈入了自主品牌向合资品牌反向技术输出的“合资 2.0 时代”。
比亚迪 2005 年上市的发家车型是 F3,F3 是“逆向”研发自丰田花冠的。如今比亚迪转变为技术输出方,丰田 bZ3 搭载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吉利的纯电动 SEA 浩瀚架构以及雷神电混平台,已经成为吉利技术输出海外的两张重要的牌。
上汽大众合资公司成立时的情况与现在不同,现在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在技术方面达到了能够反哺的阶段。去年 5 月和 6 月,上汽集团分别与奥迪汽车以及大众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两个协议的核心要点都是跨国车企或者合资品牌要把上汽集团的相关技术充分利用起来。
今年上海车展,40 年前展出的是桑塔纳。而如今,上汽大众即将亮相的首款增程式概念车 ID.ERA 与 40 年前不同,它将是一款展现中国混动技术的代表性作品,其定位为全尺寸 SUV。并且,这款概念车是大众品牌在中国的首款增程车型。
本届车展顺应时代,科技和创新将成为重要的展示方向。今年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的展出面积约为 10 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相较于上届有显著增长。三星、科大讯飞、小马智行、芯驰科技等近百家芯片、半导体、雷达、ADA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参加了展览。
以前是以外资品牌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为主进行展示,而如今则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科技公司百花齐放地进行展览,40 周岁的上海车展正在与时代保持同步,来到了下一个历史节点。
上海汽车的“新”腾飞
上海孕育了上海车展,在新能源转型和布局方面,它早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2006 年,上海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进项目指南》。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 1017 辆各类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行,这些新能源汽车在当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上汽作为上海本土车企,在 2011 年,其首款混动车型上市。2012 年,上汽的纯电动轿车上市。
上海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如同 40 年前引入大众那样,积极引入跨国车企。并且,此次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8 年,我国在制造业已基本开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对汽车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2018 年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 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了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了在华设立合资企业不超过 2 家的限制。
2018 年,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随后宣布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此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设立的首个工厂,并且属于全球最大的生产工厂之一。从 2020 年开始正式投产,一直到 2024 年 10 月,累计生产了 300 万辆特斯拉汽车。此产能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比例在 50%以上。
上海在特斯拉独资建厂之后,今年又独资引入了雷克萨斯。2 月 5 日,丰田汽车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他们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 LEXUS 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新工厂计划在 2027 年投产,初期规划的产能为 10 万辆。
2024 年 11 月底,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宣布双方合资续约至 2040 年。与此同时,上海合资车企在加速向“新四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上汽大众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也就是“2030 目标”。并且到 2030 年,上汽大众将会推出 18 款新车型,其中 15 款将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
上汽大众规划的新车中,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开发重点。其中包含 8 款纯电动车型,还有 3 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且将首次推出 2 款增程式车型。
今年年初,上汽通用汽车的总经理卢晓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进行了表述。他展望 2025 年,认为在上汽通用汽车的产品技术研发和落地上,应以“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作为目标。并且要加速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全面吹响合资车企反攻的号角,从而成为合资 2.0 时代的领头者。
上汽通用在产品规划方面,2025 年到 2027 年这 3 年时间里,计划推出 12 款全新车型。这些车型全部是新能源车型,既兼顾纯电技术,也兼顾插混技术,还兼顾新的增程技术。并且这些车型覆盖了轿车、SUV 和 MPV 等不同的车身形式。
上海在 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
上海将加快对 4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打造,汽车产业属于其中之一。在这 4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当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应当被视为重中之重。依据“单车智能作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作为关键支撑”的技术路线,上海正在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