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 3 月 28 日到 30 日期间于香港会展中心开展。26 日和 27 日是为贵宾准备的预展。本次展会依旧由瑞银集团(UBS)担当全球首席合作伙伴。众多来自 42 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240 间画廊汇聚于此,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全球艺术创意。其中有 23 间画廊是首次参与展览。并且本届展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参展画廊里超过一半都来自亚太地区。
今年的展会设置了多个展区,包括“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光映现场”“艺聚空间”及“策展角落”。其中,“艺廊荟萃”是核心展区,它汇集了知名和蓝筹画廊;“艺术探新”展区则聚焦于新兴艺术家的个人展览。
2023 年是“重新开放”(Reopening),2024 年是“重新连接”(Reconnecting),接着到了 2025 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策展方向以“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为核心展开。在艺术生态持续变动的这个大环境下,各个领域的个体都在对自己在艺术生态圈里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许多藏家开始涉足创作,艺术机构和从业者也在调整自身定位。
“艺聚空间”(Encounters)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为大型项目设立的展区。在这个展区中,呈献了 18 件杰出的装置作品。这些作品聚焦于数字艺术、设计与建筑、纺织、自然和人际互动等领域。并且,超过半数的作品是专为本届展会特别创作的。
展会期间,每日会场内的气氛都很热烈。在现场,有部分参展艺廊的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交易成绩非常突出,参观的人数比往年要多。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介绍称,香港的藏家是本届展会参与度最高的群体之一,内地的藏家也是本届展会参与度最高的群体之一。同时,东南亚的藏家参与度大幅提高,尤其是来自新加坡的藏家和来自菲律宾的藏家。
展会开幕当日,巴塞尔艺术展的首席执行官诺亚·霍罗威茨在香港参与了一个对话交流活动。他表示,香港的当代艺术氛围正变得越来越浓厚,蓝筹画廊和拍卖行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这使得市场更加活跃,他对此深感骄傲。他还指出,香港作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国际都市,为巴塞尔艺术展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本届展会有镇场的大师核心作品,同时强调艺术新趋势并推出新兴佳作。在现场,能看到赵无极、朱德群、基里科、米罗、丰塔纳、毕加索、卡茨、安迪·沃霍尔等大师的作品,也能看到单慧乾、恩佐·卡马乔(Enzo Camacho)与艾米·利恩(Amy Lion)等新锐艺术家的作品。高古轩画廊在本届展会带来了其代理的重要现当代艺术家作品。
今年十分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内容是对香港影响叙事发展的回顾。香港民众可以在面向维多利亚港的全球最大型媒体幕墙之一——M+幕墙上观看影像,这已成为他们的日常。今年,巴塞尔香港继续与 M+合作,推出了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创作的全新 M+幕墙委约作品《戏夜寻谜》。该作品展示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动画,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的默剧,张国荣、张曼玉、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和梅艳芳等香港巨星演出过的角色在艺术家的镜头下得以再现。作品呈现的场景融合了吴宇森电影所具有的侠义豪情,王家卫电影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徐克电影所展现的无限想象以及王晶电影所包含的无所忌讳的搞笑等元素。
展会简介
巴塞尔艺术展于 1970 年在瑞士巴塞尔创立。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每年都能吸引世界顶级的画廊、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参与。该展览起源于 1970 年的瑞士巴塞尔,如今已扩展到迈阿密、香港和巴黎这三个地方,成为了全球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展览包含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等诸多形式,从经典的巨匠到前沿的新星都有所涵盖。它不只是艺术交易的一个平台,更是全球文化进行对话以及思想相互碰撞的一场盛会。为观众呈上了一场将多样艺术形式与创新创意相融合的视觉盛宴,在 2013 年,巴塞尔艺术展来到了香港。
写在后面
事实上,香港的“艺术三月”正在热烈地进行着。整个香港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里。从博物馆能感受到文艺的气息,从美术馆也能感受到文艺的氛围。戏曲中心同样充满着文艺的韵味。拍卖行展现出文艺的一面,潮流地标也洋溢着文艺的感觉。体育馆也不例外,充满了文艺的氛围。商圈里有文艺的存在,公园中能感受到文艺,维多利亚港之滨同样处处体现着文艺。统计显示,在 2025 年“艺术三月”这段时间里。香港举办了 120 余项重点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艺术博览会、展览、论坛、演出、拍卖会、市集以及电影放映等。活动遍布整个香港城。以往人们到香港主要是为了购物,而如今,更多的人是因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且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而来到这里。“东方之珠”正引领以中华文化为导向,在全方位上构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把中国故事、香港故事向世界讲述好。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展会的详细情况,那么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然后登录“国际和港澳台文化和旅游展会数字资源库”。
(文中图片来自活动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