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山举行商业航天产业对接交流会。张燕冰 摄
改革潮水,昼夜不息。
中山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新定位,持续深化区域合作,致力于构筑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深中一体化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当中,招商引资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且成为了一座城市去打造综合优势的一项系统工程。从 2022 年 8 月成立投资促进局之后,中山便全力投入到大招商以及招大商的工作中,使得招商引资工作开启了新的局面。
在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探寻与自身相契合、与时代相契合的招商新路径,这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中山从走出去开展“大兵团招商”这一行动,到请进来精心打造产业交流对接平台。中山将招商引资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血液里,通过多元化的招商方式来打造产业生态共同体,从而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廖瀚
机制创新
围绕“十大舰队”分设招商专班
专业的招商团队有着重要作用,高效的招商模式也意义非凡,它们直接对招商引资质量起到决定作用。在 2022 年,中山市成立了投资促进局,从多个维度去整合全市的招商资源,同时对招商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以此来服务项目落地并推进其进程。
中山在顶层设计方面持续推进,同时对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充实了队伍。中山一直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工作组的组织架构以及工作职责,以此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持续对区域招商工作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不断扩大区域招商的范围,积极对接区域内的企业、行业商协会以及科研院所,精心组织招商推介会,通过多种渠道去开拓项目线索,持续编织紧密的招商网络;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资招商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发挥招商公司应有的作用,健全基金投资机制,提升招商工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山持续推动“三大平台”(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和岐江新城)以及镇街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队伍,从而构建起专班统筹、部门协同、镇街联动的新格局。
在当下进行以全要素招商来构建城市产业生态系统的工程,招商引资需要与产业链的发展相互关联起来。管产业就得管招商,管业务也得管招商。中山正积极对产业链招商机制进行优化,打算构建起由市领导来牵头,市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行业招商队伍以及各镇街共同参与的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并且围绕“十大舰队”产业,分别设立多个重点行业招商专班,把产业项目招商的全流程跟踪服务工作做好。
主动出击
探索“展会招商”新机遇
“昨天还在深圳参加展会,今天就到中山对接资源。”
3 月 27 日,在马鞍岛湾区未来科技城。全国各地的商业航天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学者刚参加了深圳 2025 商业航天大会暨展览会,他们受邀齐聚中山,要为中山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添新筹码。
中山并非首次尝试推动“展会招商”。自去年起,中山凭借广交会、进博会、投洽会等投资功能较为突出的展会平台,积极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在第 136 届广交会上,中山举办了 9 场场内招商活动,还举办了 5 场对接考察活动,积极去探索“变参展商为投资商”的新机遇。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中山与“会展之都”深圳的距离很近。这种距离促使中山开展了一种创新探索,即“深圳展会+中山招商”的联动。
这是“本土龙头企业+供应链伙伴”协同招商的一种创新尝试。中山的招商引资工作以优势产业资源为基础,逐渐从“项目思维”转变为“链式思维”。
中山对产业链招引十分重视,这让我们充满信心。中雷(中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雷科技”)的董事长甘星洋表示。中雷科技是新近落户中山的企业,它在商业航天产业对接交流会上与供应链企业签署了商业航天战略合作协议,这体现了中山通过落户企业“以商引商”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产业链招商来实现延链、补链和强链,一方面可以持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的成本,进而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舞台。“1+1>2”所产生的效应,有助于达成“产业链”与“产业带”相互呼应且双双获利的局面。
今年,中山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将目光聚焦于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的“十大舰队”重点领域。他们组织部门以及镇街开展了“每月一链”等一系列产业链专场招商活动。通过这种更贴近实际、更接地气的产业链招商模式,持续为“投资中山”这一品牌增添光彩。在 6 月底,正值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的时候,中山还将举办大型的招商推介活动,以此全面地展现中山“湾区枢纽、产业高地、人才港湾”的新形象。
打通堵点
招商项目动工率超七成
项目如果不动工,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在招商领域,如今正日益呈现出产业、科技、资本、人才相互融合的趋势。怎样才能让持续创新高的招商引资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呢?这既考验着中山招商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也是对中山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成果的检验。
近年来,中山在项目落地服务方面不断加强。他们找准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使得项目落地速度不断刷新。比如三花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从签约到动工仅仅用了约两个半月的时间;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扩产项目,前后也只用了约 3 个月,比常规用时大幅压缩了一半以上。
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成为企业“给城市投票”的具体行动。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专班推动优质项目流转和签约。其一,持续完善项目流转机制,各区域工作组把有可行性的线索上报给市招商专班,由市招商专班统筹跟进,同时市招商专班结合重点产业向各平台、镇街推荐项目线索。其二,建立项目跟踪机制,联动各部门,协调解决项目融资、载体等问题,以清单式方式协调解决项目动工的堵点难点,推动镇街项目快速签约落地。
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在产业空间招商方面,强化了“工改”联动招商。他们持续更新优质的“工改”资源并使其上云上线,同时强化了与“工改”的联动机制,精准地开展联动招商,打造出了一批“工改+招商”的示范项目。
中山在应用场景招商方面,会定期对大规模设备更新、数转智改、智慧城市、新消费等场景资源进行梳理并发布。同时,会强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应用场景供给,并且按照产业和领域分别举办线上线下的场景供需对接活动。
今年 3 月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发布了首批创新清单,这些清单是“人工智能+”方面的。通过发布这些清单,加大了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之间的供需对接力度,从而吸引并带动了高能级项目的落地。自 2022 年 8 月中山市投资促进局成立之后,招商项目的动工率超过了七成,并且完成的工业投资在同期全市工业投资额中超过了四成。
数读
2023 年首次突破了千亿投资额。2024 年持续发力,并且逆势而上。新签约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了 1230 亿元,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
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工业签约项目的投资额占比接近九成。重大项目的招引成效十分显著。百亿级项目的招引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签约了 29 个 10 亿元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占比达到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引成效逐渐显著。签约了新声半导体、丹诺医药、泓慧储能等 138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占比达到 36%。